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精彩文摘 精彩文摘

【轉載】茅于軾:哈耶克經濟學的中國意義

發布日期:2017-12-29 瀏覽次數: 信息來源:

【編者按】本文根據中國經濟學家茅于軾在北京 “人文經濟講座”一次演講稿整理而成,FT中文網獲得授權刊出,茅于軾亦為人文經濟學會理事長。

首先我想先講一講人文經濟學會,人文經濟學會是2012年7月份由幾個年輕人加我一個老頭組織起來的,到現在馬上就三年了。這個學會成立三年來人數很少,專職人員就兩三個,但在很多志愿者、學者、企業家的幫助支持下,這個只有兩三個專職人員的學會在國內已經有了一定影響。這個學會的任務就是普及經濟學,培養邏輯思維。研究經濟學需要很多邏輯思維,我覺得中國人缺乏邏輯思維。跟西方人比較,中國自然科學很不發達,而且經濟學本身也有它的用場。所以我非常相信這個學會有很大的需求,大家對學習經濟學還是很有興趣的。我今天講的題目是哈耶克經濟學對中國的影響。

我想大家都知道,哈耶克最有名的一本書是《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所剖析的這條路走走走,最終走到地獄去了,我的發言就是從這本書講起。哈耶克是一個自由主義旗手,寫了《自由憲章》、《法律、立法與自由》等很多關于自由的書,一直到今天還有非常大的影響。我首先從《通往奴役之路》講起,然后再講講他的自由主義的思想。

通往奴役之路是一條怎樣的道路呢?實際上,這個警告不僅哈耶克一個人發出過,我記得凱恩斯也說過類似的話,他說通往奴役的路上鋪滿了玫瑰花,你看到路旁邊都是玫瑰花,認為這條路通往光明,沒想到走著走著就下地獄了。哈耶克在什么時候發出的警告?1944年。二戰是1945年結束,也就是說戰爭還沒結束他就對未來深感憂慮。

什么是通往奴役之路呢?計劃經濟就是通往奴役之路,公有制就是通往奴役之路,獨裁專政就是通往奴役之路??上У氖?,大家都知道,他在1944年提出警告,二戰結束以后有1/3的人類,十幾億人不聽他的勸告,選擇了計劃經濟,選擇了獨裁,走了一條通往奴役之路。當然選擇錯誤的道路付出的代價非常大,死了不止一億人,財產的損失更不得了。

現在這段歷史已經過去了,現在除了古巴、北朝鮮、委內瑞拉,沒幾個國家還在搞計劃經濟。從大趨勢看,計劃經濟不復存在,但是小的錯誤還是不斷,我下面還要講我們怎么犯了好多小的錯誤。二戰以后獨裁政治也有很大的改變,斯大林以后的蘇聯逐漸走向民主,后來整個蘇聯陣營都放棄了專政制度。我們中國也在改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趨向于自由、民主、富強、繁榮之路,這是人類歷史共同的經驗。

我再講講哈耶克寫這本書的時代背景。剛才說是1944年出版這本書,所以他的思想是40、41、42這幾年形成的。他出版書的時候是在英國劍橋,我爸爸在那個時候在英國倫敦,正是二戰激戰正酣的時候。他回來告訴我,倫敦經常受到德國轟炸,生活非常艱難,糧食是配給的,有定量,肉和油都有定量。我爸爸因為是外國人,所以他住的地方得到了一點額外補充,房東太太特別喜歡我爸爸在那兒,生怕我爸爸搬家。哈耶克就是在這么一個背景下寫了這本書。

我們再看看這本書的內容。它批評的是獨裁政治,各種集權思想。那個時候的最典型的獨裁者是誰呢?希特勒。當初,希特勒這個人對德國是有貢獻的,一戰后的巨額賠款導致德國經濟蕭條,失業率很高,糧食供應非常困難,希特勒上臺后推行他的計劃經濟思想,居然把德國的經濟挽救了起來。也就幾年時間,德國變成了很強的工業國家,所以他才有能力打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時候很多人被希特勒的經濟思想和政治思想所迷惑,哈耶克的書就是針對這部分思想寫的。在當時的背景下,哈耶克預見到了人類的悲劇,很怕重復希特勒的道路。但是很不幸,蘇聯集團走的就是計劃經濟公有制和獨裁專政的路線,結果當然徹底地失敗了。

哈耶克是自由主義的旗手。追求自由是人類共同的愿望,上千年來無數人在為自由奮斗。為什么爭取自由這么難?在我看就是因為有一部分人有特權,有特權就無自由,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如果沒有特權,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我也不能干涉你的自由,那每個人就有了自由。因為有了特權,他的自由比別人大,別人就得屈辱忍讓,因此自由就被壓迫,于是就產生了追求自由的運動。一直到現在,自由還是不大容易保證的,我們國家在這方面雖然有很大進步,但還遠遠不夠,我們的言論自由還受到不少限制,別的國家也有類似情況??梢哉f,缺乏自由的國家都是落后貧困的國家,自由得到保障的國家都是繁榮富強,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的國家。

我曾經說過,自由不是為所欲為,不是你想干啥就干啥,而相反是約束自己不要干涉任何別人的自由,尊重別人的自由。當每個人都這么做的時候,我們就創造了一個自由的環境,每個人都不干涉別人的自由,你就生活在一個沒有人干涉你的自由的環境中,沒有人干涉你的自由,每個人都得到了最大的自由。自由的說法有很多種,這是我的一種說法。每個人約束自己不干涉別人的自由,結果是每個人得到了最大的自由,因為你生活在一個沒有人干涉自由的環境中。這是我對自由的認識,事實上跟哈耶克對自由的認識也是大同小異。

當年政府屢屢發動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運動,我就很奇怪,為什么要反對自由化呢?自由化有什么不好?慢慢我就懂得了其中奧妙,他批資產階級自由化,可是無產階級要不要自由化?無產階級也是要自由的。那么這兩種自由有什么不同呢?資產階級的自由是人人平等的自由,無產階級自由是特權者的自由。他有特權他有自由,你們沒有特權,對不起你們沒有自由。資產階級的自由是人人平等的自由,你有多少自由我也有多少自由,你的自由不可能比我多,我也不去侵犯別人的自由。反對自由我覺得是毫無道理的,毛澤東寫過批判自由主義,我覺得在當時也有一定道理,因為那是一個戰爭時期,確實得犧牲自由保衛國家。但現在是和平時代,沒有理由限制個人的自由。

說到這一點,我發現我們現在的官員往往不依法行政,而是超過法律來做他的事。在中國干涉普通人的自由是很普通的一件事。習近平主席強調法治,強調我們各級政府領導都要依法行政。你沒有權利超過法律來做你的事。我們的老百姓對于超過法律辦事的領導要堅決抵制,如果我們不抵制他也不改,我們這個社會哪天能變成法治社會?一方面我們要求各級領導要依法行政;再一方面,我們每個百姓對于超越《憲法》,對于不是依法行政的干涉人自由的事要堅決抵制,不能順從。我們還不是一個很自由的國家,怎么往前走呢?就要做這一步,領導要約束自己,百姓要抵制越法行政的作為。

哈耶克批判的一個重要對象就是公有制。在座的諸位大多數都沒有經過公有制社會,我是經過了。公有制社會是什么狀況?沒有私營企業,所有的企業都是國家的,也就是只有一個老板,大到工廠、鐵路,小到理發店、賣早點的統統都是國家干部,這就是公有制。公有制下的老百姓是沒有自由的,1957年反右把很多人打成右派,包括我本人。有一部分右派被國家開除公職,他還能到哪兒找工作呢?國家只有一個老板,公有制的后果就是造成政府的暴政,很殘暴的一種政治,因為他把你開除了你就沒有生路了。當然也不是說絕對沒有生路,你還能找什么工作做呢?到人家家里去當保姆可以,或者你到馬路上擺個修鞋攤可以。

我有一個經濟學家朋友叫王國鄉,他在北大當學生的時候被開除,而且開除公職,他就沒有活路了,只能在社會上找零零碎碎的工作,幫人家修樂器修手風琴,修爐灶,還運魚苗,生活非常困難,因為全國只有國企,沒有人用你?,F在的情況完全不同了,我們有無數的私營企業,你這兒把我開了,我到那兒上班去,這就有了自由。公有制是導致暴政的一個原因,千萬不能搞公有制?,F在我們已經引進了私有制,所以我們現在已經是擺脫了暴政。但是我們的公有制殘余還是一個大麻煩,國企一般都不太好,所以現在李克強要改革國有企業,但是到現在都沒有什么好辦法,拿出了一個叫混合所有制的辦法,這個根本是做不成的。

私有制帶來了個人的自由,讓你有很多的選擇。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私有制企業它更賺錢。它怎么賺錢呢?它要生產社會所缺的商品,價格比較貴的商品,市場經濟就有這么個特點,東西供不應求價格就會上升,所以私有企業為了賺錢專門生產社會缺的東西,缺什么它生產什么,因此這個社會不會存在嚴重短缺,一有缺的東西就有人生產。這個道理太簡單了,但是又太深奧了。計劃經濟時代的情況則相反,那個時候有很多商品供過于求賣不掉,也有很多商品供不應求買不著。

我舉個例子,在計劃經濟時候膠鞋生產的太多,滿倉庫堆滿了,賣不掉,買膠鞋那沒問題,拿錢就行,但是糧食不夠。你拿錢買糧食沒有的,你得拿糧票。計劃經濟的結果就是你只能買供過于求的東西,你不能買供不應求的東西。你能買膠鞋不能買糧食。糧食是很重要的,你不能買糧食那不就挨餓嗎?能不能把膠鞋變成糧食呢?沒這個本事,國家計委的人都是很聰明的,但他們也沒本事把膠鞋變成糧食?,F在各位手里面都有錢,你們錢包里面的錢買什么都行,能買膠鞋也能買糧食,有沒有供不應求的東西?可以說沒有,你在超市買幾千種商品隨便買。

有人說你在超市能買到糧食,是因為有耕地的保護,國家有18億畝耕地紅線你才能買到糧食。但是超市好幾千種商品的,你牙膏缺不缺貨?從來不缺貨,好幾十種不同品牌的牙膏都能買得到。牙膏是什么紅線?不光牙膏,好幾千種商品有好幾千條紅線嗎?沒有,一條都沒有。只有一條,就是私有企業制度。私人企業不但保證了我們的就業選擇,而且更重要的是你的錢能買任何一個商品,不需要紅線的。

我是堅決的反對18億畝耕地紅線的,道理很簡單,幾千種商品都不缺,是不是有幾千條紅線?經濟學家要講邏輯,你想想看,為什么那么多商品都不缺?沒有紅線的,私營企業保證了社會什么都能買得到,市場經濟它就有本事把膠鞋變成糧食,如果膠鞋不能變糧食,我們口袋里的錢就不能隨便買東西,只能買供過于求的。這里面的學問很大的。

人文經濟學會要普及經濟學,首先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錢為什么能買任何一樣東西呢?我的收入,我寫書做報告,我這個服務給了誰?看我書的人,聽我報告的人。但是我通過這個服務能夠賺錢打的坐出租車。我的服務怎么變成出租車司機的收入?市場就能解決這個問題。我在中國掙的錢還可以到美國去打的,這是怎么回事?這個問題復雜的不得了,但又簡單得不得了,它就靠市場,靠交換自由,我們的錢就能買任何一樣東西,而且還跑到外國去也能買東西。

所以,私有企業的出現是最重要的一個改革變化。我們國家從計劃經濟公有制走向了市場經濟私有制,其中最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引進了私有企業。我們有了選擇職業的自由,而且我們基本能買到一切東西。當然,有些東西我們還買不到,土地不能買,土地要審批的,所以我們還不是完全的市場經濟。世界貿易組織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土地不能買賣。在自由經濟國家土地是自由買賣的,我們現在還不行。

既然私有制這么好,可還是有很多人反對它,為什么?他們說它有剝削。如果私有制有剝削,那當然就不好了,那它是不是有剝削呢?什么叫剝削?按照馬克思的說法就是工人生產的剩余價值被拿走了。工人創造了一百塊產值,你給他八十塊工資,你剝削了二十塊。如果你把工資抬高一點就沒有剝削了嗎?如果再抬高一點那就工人剝削資本家了吧。

問題在于,你工資定在什么地方是對的,工資是怎么定的?工資不是單方面定的,不管是資本家和工人都定不了工資,工人能定工資就把工資抬高了,資本家能定工資就把工資壓低了,但是事實上我們的資本家都想壓工資,我們的工人都想抬工資,你做不做得到?工資是市場決定的,是供求決定的,供不應求就漲了。這兩年民工荒,供不應求,工資就上升了。這兩年工資漲幅不小,百分之二三十得漲。說私有制有剝削,這個道理是講不通的,因為工資不是任何一方能夠自己定的。

私有制還有一個毛病,就是產生了收入的差距,有人掙錢多,有人掙錢少。這個問題我覺得是市場經濟必然發生的,而且我們會永遠面臨這個矛盾——市場經濟和貧富差距的矛盾。市場是一個效率最高的資源配置方式,就是李克強總理說的資源配置要交給市場,它是效率最高的,但是它肯定產生貧富差距。在一個自由競爭的社會中,有的人能力強運氣好,有的人能力差運氣不好就產生了貧富差距。你要消滅貧富差距變成吃大鍋飯,這個也不好。

改革開放以前,我們吃過大鍋飯,吃大鍋飯的結果是養了懶漢,我多干也拿這么多錢,我少干也拿這么多錢,那我就少干點吧,整個社會沒有積極性。因為收入沒有差距,公社里面大家分的東西都差不多。所以沒有收入差距是不行的,需要有差距,但是這個差距不能太大。更重要的一點是,這個差距能夠使低收入的人能夠暢通地進入到中等高收入,這條路要暢通。高收入的人也可能會掉下來,也就是說流動性要保障,這個社會才會有活力。所以收入差距不是問題,關鍵問題是流動性是不是好。

我覺得我們現在的流動性比改革剛開始的時候要差多了,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萬元戶并不是富二代、官二代、紅二代,那時候的萬元戶大多是從底層上來的,流動性很好?,F在的情況大不一樣了?,F在大學生找個好工作的話還要看你有沒有一個好爸,是拼爸而不是拼本事,流動性受阻是我們現在需要克服的問題。流動性為什么受阻?就是因為權力不平等、機會不平等。這件事你能干我不能干,你有這個機會我沒有這個機會,你上去了我留在底下。機會的不平等造成的差距,是特權導致貧富差距,這不是市場造成的。

從根本上講,我們要克服的是特權,不僅僅是經濟上的特權,還有政治上的特權,那個更要命。特權是我們的敵人,我們要消滅特權。什么叫消滅特權?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大家都得守法。哈耶克說過一句話,法治保證了自由,反過來講沒有法治就沒有自由。薄熙來他有特權,他是政治局委員,他的老婆敢殺外國商人,你看他膽子多大,為什么?他有特權,要不是王立軍跑到美國領事館,他今天還在臺上,你動不了他,這就是政治特權。經濟上的特權、政治上的特權是我們要堅決反對的。把特權取消了,就有了機會的平等,就有了流動性,也就有了自由。我們追求自由實際上等于反對特權,你有了特權就沒有自由。反特權是我們中國老百姓和中國政府一個大的任務。

收入差距的問題我想過,我們也沒有辦法。把中國的窮人變成富人當然不容易,都變成中產行不行呢?中國的窮人很多,可能有好幾億,讓他們都變成中產,把他們的收入提高一倍兩倍有沒有可能?沒可能。因為你的生產能力跟不上,你的生產能力提高了,大家收入才能提高。就拿美國來講,美國的生產能力最強了,它還是有窮人。消滅貧困這件事十年二十年之內不可能。我們只能改善窮人的處境,幫助最困難的人過得好一點,這個完全可能。我們的目的是幫助最困難的人,而不是把他們都變成中產,這個是做不到的。你哪怕二十年之后我們比美國還要富了,是不是就能消滅貧困?有可能,但是我不敢說。

再往大了說把,就算你消滅了貧困,社會上還有其它的不平等,收入的不平等就算你能消滅,你能消滅地位的不平等嗎?一個國家總歸有總統,有大官,你叫他們都跟普通人一樣行嗎?不行的。一個社會有很多學問很大的人,也有很多學問很少的人,也產生不平等。不平等恐怕是長遠存在的現象,我們不可能消滅不管是財富上的還是地位上的還是知識上的學問上的不平等,你不可能消滅,我們只能幫助有困難的人,這是應該做得到的。

下面講講財富的創造,我認為勞動創造財富這句話是錯誤的,勞動可以創造財富也可以消滅財富。有很多的財富不是勞動創造的,最典型就是金融。金融業里面沒有生產勞動,但是它創造很多的財富。也不是說凡是勞動都能創造財富,在以前我們搞計劃經濟的時候,大部分的勞動是消滅財富的,不但沒創造還消滅了財富,比如說大煉鋼鐵,在座的可能沒經歷過,我親身經歷過。全中國人都去煉鋼鐵,村村冒煙,農民也煉鋼鐵,你說那個勞動怎么能創造財富?還有三線建設,把工廠都搬到大西南,放到山洞里面,完全是浪費財富。還有青年人的上山下鄉,不讓他們學習,讓他們下鄉勞動,那都是消滅財富的。

勞動可以消滅財富,當然也可能生產財富,用得好,勞動生產財富;用得壞,勞動消滅財富。這個好壞區別在哪兒?你是不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把一切東西用好了。如果我們到上海外灘地價很貴的地方開一塊地種水稻,能不能生產糧食?能。能不能創造財富?不能,你把地用錯了,所以說財富的創造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而不是勞動,勞動用錯了是消滅財富的。

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企業家的功能,企業家做什么事?做這個事——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你要招聘很多人,你要招聘什么樣的人?最合適的人,讓他干什么事?發揮長處的事,這就叫人盡其才。原料從哪兒買,用什么工藝,你的產品賣到哪兒去,什么地方出價最高?這就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這是企業家干的事,所以企業家是創造財富的,他跟工人一樣創造財富,如果企業家搞錯了,工人的勞動就消滅財富了,企業家用人用錯了,原料采購錯了,配置錯誤,消滅了財富,工人的勞動就白搭了。一般來講企業家能夠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所以企業家賺錢了,他創造財富。我們對企業家要有新的看法,馬克思說企業家剝削剩余勞動,我覺得是沒有道理的。

人要盡其才,物要盡其用,土地也要盡其用,這塊地該干什么就干什么,該做停車場就做停車場,該蓋樓就蓋樓,該修路就修路?,F在18億畝耕地紅線,這塊地只能種莊稼不能干別的,必須保護它。這個搞錯了,我為什么反對?它妨礙了地盡其用。搞計劃經濟的人以為土地加勞動就能生產糧食,土地越多勞動越多糧食也越多,這是計劃經濟思維?,F實是什么?從1949年到現在,人口從5億增加到13億,那時候吃不飽現在吃得好,耕地還減少了,畝產增加了300%多,土地減少了,勞動力更減少了,好幾億農民進城打工不務農了,糧食卻增產了,你怎么解釋?你光看見土地多了糧食就能多,事實證明不是這么回事。你讓地不能盡其用,搞條紅線,其實妨礙了國家的經濟增長。

地要盡其用,錢也要盡其用。我們口袋里面都有錢,你口袋的錢當然要吃要用要玩,剩下的錢要盡其用,這是金融業的工作,金融業怎么賺錢,怎么創造財富,其實就是把錢盡其用。人盡其才,錢盡其用,土地盡其用,煤炭電力都要盡其用,這個社會就富起來了。怎樣才能做到盡其用?非常難,但是也不難,只有一條,自由流動、產權明晰。這個東西是誰的,這塊地是誰的要清楚;然后自由流動,這塊地可以干這個也可以干那個,自由、隨便。這塊地是我的,我就會根據這塊地所處的位置、周圍的需要,想辦法把這塊地用好。這個問題就解決了,不需要政府搞計劃,政府怎么知道人盡其才地盡其用,市場才知道。這就是建立在個人上的自由。怎么能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就是每個人都要有選擇的自由,它的前提是產權是明確的。

中國的改革已經走了35年,我們改革成功的重大原因就是走了市場經濟道路。我們有了私有產權,有了市場經濟,有了自由選擇,也有了比較平等的競爭。有一點還不完全好,我們的競爭還不夠公平,特別是國企跟私企比在稅收、融資、土地使用方面都有很多特權,所以造成我們現在經濟增速一直放緩。這個并不可怕,按照哈耶克的理論,如果我們在保障個人自由方面有所進步,我們經濟還能夠往上走。

常州市天寧區關河東路66號九洲環宇商務廣場A座14F

86-519-85229797
關注我們
關于科騰
企業文化
企業簡介
企業架構
企業大事記
企業資質
新聞資訊
行業資訊
資源報價
公司新聞
精彩文摘
加入我們
人才戰略
員工培訓
人才招聘
聯系我們
聯系方式
在線留言
67194老司机_老司机成年人网_老司机福利app_老司机午夜免费福利视频